在白山广袤的沿边土地上,G331白山段不仅是串联山水的交通动脉,更是推动产业升级、守护边疆安宁、筑牢防灾屏障的核心支撑。依托沈白高铁开通的时代契机,这条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与高铁网络形成“快进慢游”联动格局,在拉动产业发展、稳边固边、灾害治理中持续释放强劲动能,用实实在在的成效书写着白山沿边地区的振兴答卷。
激活产业“新引擎”
构建“交通+文旅+特产”发展新格局
G331白山段以“路”为媒,将沿边的生态优势、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,与沈白高铁共同搭建起“快旅慢游”的产业发展矩阵。
串联全域旅游,打造沿边文旅黄金线
G331白山段串联起龙山湖景区、灵光塔风景区等11处3A级及以上景区,更将与沈白高铁的“快进”优势互补,形成“高铁+G331自驾”的特色旅游模式。沿线“生态天堂、历史走廊、冰雪胜地、英雄摇篮、中朝秘境”五大资源特色凸显,为我市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近日,来自沈阳的高先生一家开启G331自驾之旅,在龙山湖景区,一家人乘坐游船感受着鸭绿江的静美,欣赏着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。高先生感慨道:“G331自驾让我们充分领略了沿途美景,每到一处,风景都非常有地方特色,等着高铁开通了,枫叶红透了,我还会再来一次。”
畅通特产外销,助力“山货出山”
加速度依托G331便捷的路网优势,白山特色农产品实现“高效出山”。一方面,通过“白商惠”小程序集中推荐242款特色产品,涵盖人参、蓝莓、五味子、木耳等,游客沿G331行驶时,可通过沿线200余家实体店铺的专属标识,精准购买优质特产;另一方面,G331串联起苇沙河冷水鱼、长白林蛙、抚松人参等农产品主产区,结合邮政“省内当日达、省外次日达”的快递服务,直达居民餐桌。每年5-6月山野菜上市旺季,沿线村民沿G331支线进山采摘,当天即可通过大通道运至市区早市,甚至直达北京、上海等城市餐桌,带动近千户农户增收。
带动产业集聚,培育沿边经济增长极
G331的交通优势成为企业落地的“关键引力”。沿线新建浑江区体育公园、临江市鸭绿江国际文化交流中心、四海为家溪境雪庐景区一期项目直接拉动建筑、设计、运营等上下游产业,形成“项目带动投资、投资促进产业”的良性循环。同时,G331白山段在串联优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,更以“旅游+”思维积极培育特色产业载体与消费场景,为自驾游客打造“可停、可游、可品、可购”的深度体验链。
沿线新建抚松县渔猎文化展馆、写生基地等6处特色场所,让游客在行车途中能随时停下脚步,沉浸式感受地域文化魅力;同步开发“松江市集”美食街区、长白县新市街步行街等消费场景,将沿途风光与特色餐饮、文创购物无缝衔接。这种“行车赏景、驻足消费”的模式,不仅推动了“旅游+餐饮”“旅游+文创”的深度融合,更带动了沿线餐饮商户营业额、文创产品销售额的稳步增长,让G331不再仅是一条风景道,更成为激活区域消费、彰显白山特色的经济动脉。
筑牢稳边“防护网”
织密“交通+民生+边防”固边同心圆
作为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吉林段的关键一环,G331白山段不仅是守护边疆的“战略防线”,更是连接边境群众与外界的“民心纽带”和“民生通道”。
持续优化生活保障,提升归属感幸福感
G331的升级改造彻底解决了边境村屯“出行难”问题。改造前,临江市大栗子镇沿线公路路面破损严重、安全设施不足等问题导致每逢汛期村民出行不便,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。工程实施过程中,建设团队不仅修复了老化路面,还同步优化了排水系统、加固了边坡,从根本上解决了汛期道路损毁的难题。村民们表示,现在田间劳作往返更安全,快递包裹能直接送到家门口,孩子们上学、老人就医的路也走得“稳稳当当”。这条被村民们称为“幸福路”的公路,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;同时,市交通运输局持续优化G331沿线城乡公交衔接,目前8条城乡公交线路均已实现综合客运枢纽直达。沿线边境村硬化路通达率达100%,浑江区已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,并依托城乡公交货仓资源,高效打通物流进村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强化边防应急响应,守护边疆安全稳定
作为守护边境、连接内外的重要通道,G331白山段的通车,不仅是一条公路的延伸,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的具象化。“路通业进助双拥,护航331警地共前行”——八一建军节当天,二十一道沟边境检查站站长付大伟送出的这面锦旗,正是G331赋能边境建设的生动见证。此前,受边境地区地形复杂、工程施工困难所限,边境管理部门日常巡逻、物资运输常遇阻碍。而G331的建设者们直面挑战,科学规划路线、精细攻克施工难题,不仅拓宽了路面、提升了道路品质,更构建起保障边境安全与发展的“交通生命线”。如今,依托这条畅通的通道,沿线7个边防警务站点高效运转,应急巡逻车辆可快速穿梭,巡逻半径显著扩大,出警响应时间大幅缩短,执勤效率实现质的提升。
打造防灾“安全线”
筑牢沿边交通灾害治理体系
白山地处山区,暴雨、山洪、滑坡等灾害频发,复杂的地质条件犹如一只只“拦路虎”。G331白山段在建设与运营中,始终将灾害治理作为核心任务,针对沿线地质复杂路段实施“一路段一方案”的灾害治理模式,筑牢沿边地区的防灾减灾屏障。
作为G331公路的关键节点与交通枢纽,丹阿公路三道沟至错草段因江岸山体陡峭、岩体破碎,长期受崩塌、滑坡、落石等地质灾害困扰,严重威胁通行安全。为从源头降低灾害风险,该灾害防治工程以科学规划为核心,通过技术创新与精准施策,构建起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。工程针对路段地质痛点创新设计,采用框架式结构与桩基础及横细梁悬挑技术,打造5座总长848米的棚洞主体,同步完成179根桩基础、179根立柱、141根纵系梁等关键构件施工,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。在风险防控上,施工团队坚持“预防为先”,提前开展现场踏查与地质信息采集,对冰沟2号、白马浪1号棚洞等历史灾害点,通过采取混凝土防护上边坡、增设主动网加固等措施,从源头遏制冻胀融化解体引发的落石风险;创新研发“4×5米可移动式立体钢棚”,为施工人员与过往车辆筑起即时安全屏障。同时,工程兼顾施工安全与通行保障,科学制定“半幅施工保通行,先桩后墙加系梁”方案,最终,项目提前20天竣工且全程零重大安全事故,以科学的规划设计与精细化建设,从根本上破解了路段的灾害隐患,为G331公路筑牢了安全基石。
如今,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G331白山段正以“产业发展的助推器、稳边固边的压舱石、灾害治理的防护盾”三重身份,与沈白高铁共同勾勒出白山“路畅业兴、边稳民富”的新图景。
在这条通道上,车流不息、游客如织、边疆安宁,一幅沿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。